原创|走走 停停 看看_全球通讯
原标题:走走 停停 看看
【资料图】
我喜欢旅行,喜欢那种一个人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自由行。近十年来,每年春秋各出游一个月。
我旅行总是选择坐火车,觉得透过火车车窗望外面的风景是一种享受:眼睛就像是一台双刃的收割机,“唰唰唰”,远远近近的山水田园、花鸟草树,一股脑都被收归到胸襟里来了……于是,就觉得内心一漾一漾地充实、冲动——幸福满满!
美好景色蜂拥入怀的时候,写作的灵感往往也很活跃。《我爱我的祖国》《边走边唱》之一二三,就是在这种亢奋状态下即兴构思,而后顺理成章的。但最让自己登上火车就念念不忘,甚至引以为豪的是那篇《红枣》。
一次在卧铺车上,有位四十多岁文质彬彬的中年妇女,带着大半塑料袋红枣,来看望和我对铺的老太太。老太太很兴奋,不由分说捧出一些红枣就放在了铺上:“这么多,大伙都尝尝。”望着老太太满是皱纹却也慈祥的脸,再看看铺上摊着的褶褶巴巴的红枣,我的思绪就插上翅膀,飞到了西北高原的红枣树下。由落花成枣的小不点,联想到经风历雨长成圆实香脆的红枣,一串串虎头虎脑挂在枝头张扬炫耀,再打下来摊在西北特有的大太阳下晒,滤去湿气水分,始成现在这般模样。又从眼前的红枣联想到张艺谋的电影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,联想到人生的跌宕起伏,社会的炎凉冷暖,由此及彼,从意象到内涵及象征意义。浮想联翩,感慨万千,绪不可收,便铺开纸笔,一气呵成《红枣》。后被《大庆油田报》《大庆日报》相继发表,并收入散文集《悒郁爽风》,荣列开卷首篇。
偶有文友忽悠我为当代徐霞客。我挺高兴,但也心知肚明:除了不惧艰辛,一往无前,自己哪有徐霞客的雄韬大略?人家精通地理,还懂历史,是有目的的考察、探险。自己则是漫无边际地瞎走、穷游。
所谓穷游,就是不住大宾馆,专选小旅店。在成都,先入住了一家每晚70元的宾馆。考虑要在成都游荡一周,第二天逛完了武侯祠和锦里风情街,就直奔成都老火车站(经验告诉他,老火车站附近多有私人小旅店)。经过半个多小时走街串巷,东张西望,终于在那里找到了一家每晚40元的私人小旅店。当然,住屋空间、设施、电视频道等都照70元的差不少,且还是多人共用的蹲式厕所。出来游山逛水,放逐心灵,早出晚归,马不停蹄,就在那张床上睡一宿觉,花那么多钱,不值当!
我出游是从来不打的的。近的景点,一律公交;远的去处,就乘坐巴士。想徐霞客那时候定然是骡马车楫,慢腾腾旅途劳顿。相比之下,就因幸运而心满意足。
在成都火车站附近住了5个晚上,感觉自己成了这一带平价集散中心的有钱人。就要离开的时候,想得吃一顿好的改善改善,于是在人民公园一家大餐厅,参考着标有菜名、食料及分量的公告牌,选择了有鸡肉、鸡肝、土豆、蘑菇、鹌鹑蛋、木耳、藕片、海带、西蓝花等39元一份的“钵钵鸡”。想着这些肉与菜炖出热腾腾一钵(锅)美食,心里也如想象中的那钵菜一样热腾腾、美滋滋的,还掏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瓶(东北俗称小瘪犊子)250克北京二锅头。
不一会儿,服务员上菜来了。我一看,是一撮杂七杂八的串儿泡在半碗散发着香辣味的红油里。便不屑一顾道:“你上错了,我没要这玩意。”
服务员有些惊愕:“那…你点的什么菜”?
“我点的是‘钵钵鸡’。”
这回轮到服务员不屑一顾了:“这不就是‘钵钵鸡’吗?吃过没有!”一转身,扬长而去。
朋友说,一个人出去逛游,不吃点好的喝点好的,图个啥?“图的是看山看水好心情,健体健脑带减肥,开眼界长见识悟人生。要是为了解馋,就不出去了。在家吃多好:既顺口又称心还便宜”……
这就是我,瞎走,心中亦有目标;穷游,到处觅得乐趣。走的地方越多,越感到自己懂得的太少;越清楚世界之大,越感知自己多么渺小。正如践行酒时众人调侃的那样:在最想出去的季节出发,到最想到的地方,赏最想赏的风景,见最想见的人,做最想做的事儿——开眼界,扩胸襟,长见识,净心神,悦情趣,悟人生,其乐也无穷!
□胡彦江